纩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ㄎㄨㄤˋ
拼音:kuàng
筆劃:6
倉頡:VMI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XYT
簡體:
筆順:撇折、 撇折、 提、 點、 橫、 撇
吉凶:
五筆:XYT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3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絲綿。

詳細釋義
纊 [kuàng]
〈名〉
  1. 古時指新絲綿絮。后泛指綿絮

    三軍之士皆如挾纊。——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

    又如:厥篚纖纊(謂把新的絲綿裝在竹筐里進貢);纊衣(纊服。綿衣。纊:絮衣服的絲綿);纊息(彌留之際的呼吸。古人臨死,置纊於其口鼻之上,以驗氣息之有無);纊絮(綿絮)

    絲纊竹箭。——《禮記·禮器》

    纊,綿也。絮之細者曰纊也。——《小爾雅》

    纊,絮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厥篚纖纊。——《書·禹貢》

    纊為繭。——《禮記·玉藻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551413
四角號碼:20100
UniCode:U+7EA9
規範編號:6564
首尾分解查字:纟廣
漢字部件構造:纟廣
粵語:kwong3
平水韻:去聲二十三漾
康熙字典索引:頁944第25
故訓彙纂索引:1784|1862.5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苦謗切,音曠。【說文】絮也。或從光作絖。【玉篇】綿也。【書·禹貢】厥篚纖纊。【傳】纊,細綿。【儀禮·旣夕】屬纊。【註】纊,新絮。【左傳·宣十二年】三軍之士,皆如挾纊。【註】綿也。 又【集韻】古曠切,光去聲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