箄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ㄅㄧˇ
拼音:pái
筆劃:14
倉頡:HHHJ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TRTF
簡體:
筆順:撇、 橫、 點、 撇、 橫、 點、 撇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撇、 橫、 豎
吉凶:
五筆:TRTF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6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bēi ]

捕魚的小竹籠。

[ pái ]

同“簰”。

詳細釋義
箄 [pái]
〈名〉
  1. 大筏 ,一種水上交通工具,用竹子或木頭平排地連在一起。

    如:箄筏(大筏);箄船(當船用的竹筏或木桴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31431432511312
四角號碼:88406
UniCode:U+7B84
首尾分解查字:卑
粵語:bei6
平水韻:上平四支·上聲四紙
康熙字典索引:頁886第31
故訓彙纂索引:1679|1757.5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廣韻】幷弭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邊迷切,音篦。小籠也。【類篇】捕魚器。【揚子·方言】小者,南楚謂之簍,自關而西,秦、晉之閒謂之箄。【註】今江東呼籠爲箄。【廣雅】箄,也。又名簍,又名籅,又名?。 又【集韻】蒲街切,音牌。大桴也。【後漢·岑彭傳】公孫述遣其將任滿、田戎、程汎、將數萬人,乗枋箄下江關,擊破馮駿及田鴻等。【註】枋箄,以竹木爲之,浮於水上。郭景純曰:水中箄筏也。 又【集韻】必至切,音。薄也。 又上聲。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補弭切,音辟。簁箅也。 又入聲。【集韻】蒲歷切。音辟。亦薄也。考證:〔【揚子·方言】小者,南宋謂之簍,自關而西秦晉之閒謂之箄。〕 謹照原文南宋改南楚。〔【前漢·岑彭傳】〕 謹照原書前漢改後漢。〔郭景純曰,水中箄篾也〕 謹照原文篾改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