祇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ㄑㄧˊ
拼音:
筆劃:8
倉頡:IFHVP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PYQA
簡體:
筆順:點、 橫撇/橫鉤、 豎、 點、 撇、 豎提、 橫、 斜鉤
吉凶:
五筆:PYQA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qí ]

1.地神。說文解字:“祇,地祇,提出萬物者也。”如:“神祇”。

2.大。《易經?繫辭下》:“不遠復,無祇悔。”

3.安心。《詩經?小雅?何人斯》:“壹者之來,俾我祇也。”鄭玄?箋:“一者之來見我,我則知之,是使我心安也。”

[ zhǐ ]

正、恰、只。《詩經?小雅?何人斯》:“胡逝我梁,祇攪我心。”三國?魏?曹丕《煌煌京洛行》:“多言寡誠,祇令事敗。”

詳細釋義
祇 [qí]
〈形〉
  1. 盛大

    相次我師經此過,好將誠意至疧迎。——《大唐三藏取經詩話》

  2. 另見 zhǐ

  3. 很大 。

    如:祇悔

〈名〉
  1. 同本義

    祇,地祇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又如:神祇(天神和地神);祇園(祇洹,祇林,祇苑。祇樹園。印度佛教圣地之一。后用為佛寺的代稱)

    禱爾於上下神祇。——《論語·述而》

    修禮地祇,謁款天神。——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

    天神曰靈,地神曰祇。——《尸子》

  2. 通“疧”。病患

    坎不盈,祇既平,無咎。——《易·坎》

    壹者之來,俾我祇也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何人斯》

  3. (形聲。從示,氏聲。本義:地神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45243515
四角號碼:32240
UniCode:U+7947
規範編號:4049
首尾分解查字:礻氏
漢字部件構造:礻氏
粵語:kei4
上古音:支部群母,gie
平水韻:上平四支
康熙字典索引:頁840第08
故訓彙纂索引:1596|1674.1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巨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翹移切【正韻】渠宜切,音岐。同示,地神。【說文】地祇,提出萬物者也。 又安也。【詩·小雅】壹者之來,俾我祇也。【註】壹者之來見我,我則知之,是使我心安也。 又大也。【易·復卦】不遠復無祇悔。【韓康伯云】祇,大也。旣能速復,是無大悔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章移切【正韻】旨而切,音支。適也,但也。【詩·小雅】祇攪我心。 【韻會】孫奕示兒編曰:祇兩音,音岐者,神祇之祇。音支者,訓適是也,如詩亦祇以異。揚子曰:茲苦也,祇其所以爲樂也歟。陸德明司馬溫公以爲音支。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,從禾從氏,而俗讀曰質者,非也。【玉篇】秖,竹尸切。【廣韻】秖,丁尼切。皆註曰:穀始熟也。 又通作圻。【左傳·昭十二年】是以獲沒於祇宮。【馬融云】圻內游觀之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