燖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ㄒㄩㄣˊ
拼音:xún
筆劃:16
倉頡:FSMI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OVAF
簡體:
筆順:點、 撇、 撇、 點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橫、 豎、 提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豎鉤、 點
吉凶:
五筆:OVAF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:“祭禮有腥、~、熟三獻。”

2.方言,用開水燙后去毛:揚湯~毛。鴨毛不~不凈。

3.用火燒熟。

詳細釋義
燖 [xún]
〈動〉
  1. 古代祭祀用肉,沉於湯中使半熟;也泛指煮肉

    祭禮有腥、燖、熟三獻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》

  2. 把已宰殺的豬或雞等用熱水燙后去掉毛

    揚湯燖毛,毛須彌聚。——晁補之《豬齒臼化佛贊》

    又如:燖毛;燖雞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4334511121251124
四角號碼:97846
UniCode:U+71D6
規範編號:7129
首尾分解查字:火尋
漢字部件構造:火彐工口寸
粵語:cam4
平水韻:下平十二侵·下平十四鹽
康熙字典索引:頁683第17
故訓彙纂索引:1377|1455.1
康熙字典解釋
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徐心切,音尋。【玉篇】本作燂。詳燂字註。 又【集韻】或作燅。【儀禮·有司徹】乃燅尸俎。【註】古文燅皆作尋。記或作燖。春秋傳曰:若可燖也,亦可寒也。◎按左傳哀十二年,今本作若可尋也。 又【集韻】慈鹽切【韻會】昨鹽切,音潛。【玉篇】本作燂。【集韻】沈肉於湯也。或作爓煔。【儀禮·聘禮註】膚豕肉也。惟燖者有膚。【釋文】燖,劉音尋。一本作爓,音潛。 又【廣韻】徐鹽切【集韻】徐廉切,音閻。【廣韻】本作燅。詳燅字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