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注音:ㄖㄣˊ ㄑㄧˋ ㄨㄛˇ ㄑㄩˇ
成語簡拼:rqwq
成語解釋:別人拋棄的東西我拾起來。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,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,後來用來表示不跟別人爭,仍然有好處。
成語出處: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貨殖列傳》:“李克務盡地力,而白圭樂觀時變,故人棄我取,人取我與。”
成語簡體:人弃我取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聯合式;作賓語、分句;含褒義
成語結構:聯合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成語
近 義 詞:彼棄我取
反 義 詞:人取我與
成語例子:茅盾《某鎮》:“想到我們中國人最善於人棄我取,那麼大概齒咬是更近於實際罷。”
英語翻譯:I will take whatever others don't want
成語謎語:撿破爛
成語歇後語: 戰國時期,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國,厲行改革,加強統治。李悝從商人白圭的經商原則“人棄我取,人取我與”中得到啟發,在經濟改革中實行保護農民利益和發展農業生產的“平糴」法,因而使國家幹預與調節經濟,使魏國富強
相關漢字解釋:人字解釋、 棄字解釋、 我字解釋、 取字解釋、
第 1 个字是 '人' 的成语:人一己百、 人丁興旺、 人不人,鬼不鬼、 人不可貌相、 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鬥量、 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、 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、 人不知,鬼不覺、 人不聊生、 人不自安、
第 2 个字是 '棄' 的成语:棄之可惜、 棄之可惜,食之無味、 棄之如敝屐、 棄之度外、 棄之敝屣、 棄俗出家、 棄信忘義、 棄信違義、 棄偽從真、 棄公營私、
第 3 个字是 '我' 的成语:我心如秤、 我武惟揚、 我盈彼竭、 我行我素、 我見猶憐、 我負子戴、 我醉欲眠、 我黼子佩、
第 4 个字是 '取' 的成语:取之不盡、 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、 取之不盡,用之有餘、 取之不竭、 取亂侮、 取亂存亡、 取予有節、 取以來、 取信於人、 取信於民、
網路解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