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注音:ㄅㄨˋ ㄓㄧ ㄙㄨㄛˇ ㄘㄨㄛˋ
成語簡拼:bzsc
成語解釋:措:安置;處理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。形容受窘或發慌的狀態。亦作「莫知所措」、「未知所措」。
成語出處: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諸葛恪傳》:“皇太子以丁酋踐尊號,哀喜交並,不知所措。”
成語簡體:不知所措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動賓式;作謂語、狀語、補語;指處境很為難
成語結構:動賓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成語
成語正音:措,不能讀作「xī」。
成語辨形:措,不能寫「錯」。
成語例子:程仁呆了,這個意外的遇見,使他一時不知所措。 (丁玲《太陽照在桑乾河上》五五)
英語翻譯:not know what to do
日文翻譯:どうしたらよいかわからない,手も足も出(で)ない
俄文翻譯:не знать,что дéлать
其他語言:<德>weder aus noch ein wissen <ratlos sein><法>désemparer <ne pas savoir comment faire>
成語謎語:瞎子摸到三岔口
成語歇後語: 三國時期,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的兒子諸葛恪自幼聰明過人,成年後被孫權封為太子太傅。他不滿意太子孫和。在孫權死後立即廢掉太子,另立10歲的孫亮為皇帝,自己全權執政。他得意洋洋,在寫給弟弟諸葛融的信中表示:“哀喜交並,不知所措。”
相關漢字解釋:不字解釋、 知字解釋、 所字解釋、 措字解釋、
第 1 个字是 '不' 的成语:不一而足、 不三不四、 不上不下、 不上不落、 不世之仇、 不世之功、 不世之業、 不世之略、 不主故常、 不乏先例、
第 2 个字是 '知' 的成语:知一不知十、 知一而不知二、 知一萬畢、 知不詐愚、 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、 知之非艱,行之惟艱、 知之非難,行之不易、 知二五而不知十、 知二五而未識於十、 知人下士、
第 3 个字是 '所' 的成语:所作所為、 所到之處、 所剩無幾、 所向克捷、 所向披靡、 所向無前、 所向無敵、 所向皆靡、 所向風靡、 所圖不軌、
第 4 个字是 '措' 的成语:措心積慮、 措手不及、 措手不迭、 措施失當、 措置乖方、 措置有方、 措置裕如、 措顏無地、
網路解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