絕食詞語解釋 / 絕食是什麽意思
「絕食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ㄐㄩㄝˊ ㄕˊ

拼音 jué shí

詞類動詞

⒈  斷絕進食;斷絕飲食(自殺或表示抗議)

fast;

相反詞

飽餐

國語辭典簡編本

絕食「ㄐㄩㄝˊ ㄕˊ」

斷絕飲食。

造句因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,他以絕食來抗議。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絕食「ㄐㄩㄝˊ ㄕˊ」

⒈  斷絕飲食。也作「絕粒」。

《周書·卷四五·儒林傳·樊深傳》:「墜崖傷足,絕食再宿。」
《三國演義·第一三回》:「楊奉尋得牛車一輛,載帝至大陽。絕食,晚宿於瓦屋中。」

飽餐

引證解釋

⒈  糧食斷絕。

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漢 軍絶食,乃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,被甲, 楚 因四面擊之。”
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劉文定》:“劉文定公 綸,武進 人,少時家貧窶,曾至絶食。”
魯迅 《墳·燈下漫筆》:“可是忽而變了一個窮人,幾乎要絕食,很有些恐慌。”

⒉  拒絕進食。

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風操》:“然禮緣人情,恩由義斷,親以噎死,亦當不可絶食也。”

⒊  多用於表示抗議或自殺。

唐 白行簡 《李娃傳》:“生怨懣,絶食三日,遘疾甚篤,旬餘愈甚。”
清 戴名世 《王烈婦傳》:“烈婦哭踴絶食,欲從死,舍人諸子及家眾皆止之。”
楊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二二章:“為了爭取改善政治犯的生活,他仍然領導了監獄的絕食鬥爭。”

⒋  暫停進食。

漢 劉向 《說苑·尊賢》:“楊因 見 趙簡主,曰:‘臣居鄉三逐,事君五去,聞君好士,故走來見。’ 簡主 聞之,絶食而嘆,跽而行。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絕字解釋食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