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ㄈㄚˇ ㄌㄩˋ
拼音 fǎ lǜ
詞類名詞
⒈ 古時指律令或刑法。由立法機關制定,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。
英law; statute;
英文 law, CL:條|条[tiao2], 套[tao4], 個|个[ge4]
德語 Gesetz (Rechtsw), Jura, Recht, Rechtswissenschaft (S, Rechtsw)
法語 loi, droit (juridique)
法律「ㄈㄚˇ ㄌㄩˋ」
經由特定成員共同討論制訂,可為大家共同遵守並具有約束懲治效率的法規條文。
造句各國的法律依其風俗民情的不同而有別。
法律「ㄈㄚˇ ㄌㄩˋ」
⒈ 古代多指刑法或律令。今泛指法令與法規。
引《史記·卷八七·李斯列傳》:「二世然高之言,乃更為法律。」
《三國演義·第三八回》:「侵求吏民,人民皆怨;戰具不修,軍無法律。」
近法令 國法 公法 司法
⒈ 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,具有一定文字形式,由國家政權保證執行,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。古代多指刑法、律令,今亦泛指由國家政權機關制定的各種法令、法規、條例和規定等。
引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法律之士廣治。”
《晉書·賈充傳》:“今法律既成,始班天下,刑寬禁簡,足以克當先旨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十回:“大凡買了賊贓,明知故買的,是與受同科;不知誤買的,應該聽憑失主備價取贖。這個法律,只怕是走遍地球,都是一樣的了。”
巴金 《要不要制訂“文藝法”?》:“一個人從事文藝創作活動,只要他不觸犯刑法或者其他法律,就不應該受到干涉。”
⒉ 指創作詩文所依據的格式和規律。
引明 胡應麟 《詩藪·古體上》:“近體之攻,務先法律。”
清 劉大櫆 《宋運夫時文序》:“閒出其所為文章示餘,《詩》《書》之英, 屈 宋 之華,其度凝然,其氣勃然,其法律森然,金輝玉潔以自成為一家之言。”
況周頤 《蕙風詞話》卷三:“其文章頗有法律,詩則縱橫排宕,不尚纖巧織組之習。”
⒊ 指道行戒律。
引元 吳昌齡 《張天師》第四折:“豈不知 張真人 法律精嚴,早仗劍都驅在五雷壇內,一個個供下狀吐出真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