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ㄅㄚˊ ㄅㄣˇ ㄙㄜˋ ㄩㄢˊ
拼音 bá běn sè yuán
詞類成語
⒈ 拔掉樹根,堵塞水源。比喻自毀滅根本。
例伯父若裂冠毀冕,拔本塞原,專棄謀主,雖戎狄,其何有餘一人。——《左傳》
英abandon sources;
⒉ 後亦比喻從根本上解決。
例我們現在的要求,難道不應該從拔本塞源做起嗎?——郭沫若《為“五卅”慘案怒吼》
拔本塞原「ㄅㄚˊ ㄅㄣˇ ㄙㄜˋ ㄩㄢˊ」
⒈ 本,樹根。原,水源。拔本塞原指拔掉樹木的根,堵住水的源頭。語出後比喻譭棄根本。亦可引申為正本清源、從根本做起。也作「拔本塞源」。
引《左傳·昭公九年》:「我在伯父,猶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謀主也。伯父若裂冠毀冕,拔本塞原,專棄謀主,雖戎狄,其何有餘一人?」
《晉書·卷六七·郗鑑傳》:「賊臣祖約、蘇峻不恭天命,不畏王誅……拔本塞原,殘害忠良,禍虐蒸黎,使天地神祇靡所依歸。」
⒈ 亦作“拔本塞源”。
⒉ 比喻背棄根本。
引《左傳·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猶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謀主也。伯父若裂冠毀冕,拔本塞原,專棄謀主,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?”
《晉書·慕容垂載記》:“大夫死王事,國君死社稷,將軍欲裂冠毀冕,拔本塞源者,自可任將軍兵勢,何復多雲。”
《北齊書·段韶傳》:“尒朱 狂狡,行路所見,裂冠毀冕,拔本塞源, 邙山 之會,搢紳何罪,兼殺主立君,不脫旬期,天下思亂,十室而九。”
⒊ 剷除事物發生的根源。多用於壞事。 《舊唐書·李紳傳》:“張又新 等謀逐 紳 ……眾問計於 遇。
引遇 曰:‘上聽政後,當開 延英,必有次對官,欲拔本塞源,先以次對為慮,餘不足恃。’群黨深然之。”
明 王廷相 《與彭憲長論學書》:“﹝ 董子 ﹞惜非命世之才、之識,亦不能拔本塞源,使 仲尼 之道獨昭日星之天也。”
清 林則徐 《致沉鼎甫函》:“竊念 則徐 自戌冬被命以來,明知入於坎窞,但既辭不獲免,惟有竭其愚悃,冀為中原除此巨患,拔本塞源。”
郭沫若 《盲腸炎·為“五卅”慘案怒吼》:“‘五卅’的諸位烈士,給了我們一聲警鐘,使我們翻然醒悟了起來。我們現在的要求,難道不應該從拔本塞源做起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