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棲動物。分大鯢和小鯢。大鯢體長可達1.8米,叫聲如嬰兒啼哭,故又名娃娃魚。小鯢長5—9厘米。主要生活在山溪中。
(形聲。從魚,兒(ní)聲。本義:兩棲類動物,俗稱“娃娃魚”)
同本義 。外表類似蜥蜴類,但無鱗片,身體為軟和濕潤的皮膚所覆蓋,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,以小型動物
又如:鯢鮐(鯢齒和鮐背);鯢魚(娃娃魚)
鯢,剌魚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鯢大者謂之鰕。——《爾雅·釋魚》。注:似鲇,四腳,前似彌猴,后似狗。聲如小兒啼。大者長七八尺。”
小魚 。
如:鯢鮒(小魚);鯢鰍(泥鰍。泛指小魚)
【唐韻】五稽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硏奚切,音倪。【說文】刺魚也。【爾雅·釋魚】鯢大者謂之鰕。【註】今鯢魚似鮎,四腳,前似獮猴後似狗,聲如小兒啼,大者長八九尺,別名鰕。【疏】鯢,雌鯨也。【本草】鯢魚,一名王鮪,在山溪中,似鮎,有四腳長尾,能上樹,天旱則含水上葉覆身,鳥來飮水,因而取之。伊洛閒亦有,聲如小兒啼,故曰鯢魚。一名鱯魚,一名人魚,膏燃燭不滅。【左傳·宣十二年】取其鯨鯢而封之。【註】鯨鯢,大魚名。以喩不義之人吞食小國。【疏】雄曰鯨,雌曰鯢。又【莊子·庚桑楚】尋常之溝,巨魚無所還其體,而鯢鰌爲之制。【註】制,折也,謂小魚得曲折也。又【外物篇】灌瀆守鯢鮒。【註】鯢、鮒,皆小魚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