髡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ㄎㄨㄣ
拼音:kūn
筆劃:13
倉頡:SHMU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DEGQ
簡體:
筆順:橫、 豎、 橫、 橫、 橫、 撇折、 點、 撇、 撇、 撇、 橫、 撇、 豎彎鉤
吉凶:
五筆:DEGQ
簡體:
异体字:髠髨
部首筆劃:10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古代一種把頭發剃光的刑罰。

詳細釋義
髡 [kūn]
〈名〉
  1. 僧尼 。

    如:髡緇(道士,代指道教);髡人(僧侶,僧人);髡首(指僧尼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1211154333135
四角號碼:72212
UniCode:U+9AE1
規範編號:5348
首尾分解查字:髟兀
漢字部件構造:镸彡兀
粵語:kwan1
閩南語:khun1
平水韻:上平十三元
康熙字典索引:頁1452第31
故訓彙纂索引:2562|2640.7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苦昆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枯昆切,音坤。【說文】髮也。從髟,兀聲。或從元。【周禮·秋官·掌戮】髡者使守積。【註】王之同族不宮之者,髡頭而已。【前漢·法志】當黥者,髡鉗爲城旦舂。 又人名。【孟子註】淳於髡,齊之辨士。 又樹禿曰髡。【齊民要術】種柳千樹足柴,歲可髡二百樹。 又【集韻】去骨切,音窟。又五忽切,音兀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