髁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ㄎㄜ
拼音:
筆劃:17
倉頡:BBWD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MEJS
簡體:
筆順:豎折折捺折豎折橫橫豎折橫橫橫豎撇捺
吉凶:
五筆:MEJS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9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骨頭上的突起,多在骨頭的兩端。

詳細釋義
髁 [kē]
〈名〉
  1. 踝骨。也作“踝”

    群兒坌涌,各持磚瓦擊其髁…次日,家人尋之歸,兩足青紫。——清·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》

  2. 膝端為髁,踵兩旁圜骨為髁 。

    如:肱骨髁;股骨髁

  3. 股骨

    髁,髀骨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髀骨,猶言骰骨也。”

  4. 膝骨。也 指膝部

    髁,膝骨。——《廣韻》

  5. 尾骨

    髁,尻骨。——《一切經音義》引《三蒼篇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25545251125111234
四角號碼:76294
UniCode:U+9AC1
規範編號:6243
首尾分解查字:骨果
漢字部件構造:骨果
粵語:fo1
平水韻:下平五歌·上聲二十一馬·去聲二十一個
康熙字典索引:頁1449第46
故訓彙纂索引:2558|2636.8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苦臥切,音課。【說文】髀骨也。【博雅】臎髁,也。【廣韻】膝骨。 又【集韻】苦果切,音顆。又苦禾切,音科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苦瓦切,音跨。【莊子·天下篇】謑髁無任。【釋文】謑髁,不正貌。王云:猶謹刻也。【韻會】髁,今作骻。 又【集韻】苦會切,音檜。義同。或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