鞶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ㄆㄢˊ
拼音:pán
筆劃:19
倉頡:HETLJ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TEMF
簡體:
筆順:撇撇折捺橫捺撇折折捺橫豎豎橫豎折橫橫豎
吉凶:
五筆:TEMF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9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系在鞶帶上盛物的小囊。

2.古代佩玉的皮帶。

詳細釋義
鞶 [pán]
〈名〉
  1. 小囊。專指荷包。 如:鞶囊(古代官吏用來盛印綬的革制袋囊);鞶結(小袋子的扎口)

  2. 同本義

    或錫之鞶帶。——《易·訟卦》

    鞶,大帶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鞶厲游纓。——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

    又如:鞶帨(大帶與佩巾。喻學者文辭繁瑣);鞶帶(革帶,腰帶);鞶厲(古代衣服上的帶子)

  3. (形聲。從革,般聲。革,去毛并經加工的獸皮。本義:皮制的束衣的大帶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3354143554122125112
四角號碼:27506
UniCode:U+97B6
首尾分解查字:般革
粵語:pun4
平水韻:上平十四寒
康熙字典索引:頁1391第03
故訓彙纂索引:2482|2560.17
康熙字典解釋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薄官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蒲官切,音槃。【說文】大帶也。【易·訟卦】或錫之鞶帶。【禮·內則】男鞶革,女鞶絲。【註】小囊盛帨巾者。【儀禮·士昏禮】庶母及門內施鞶。【左傳·莊二十一年】王以后之鞶鑑予之。【註】鞶,帶而以鏡爲飾也。又【定六年】定之鞶鑑。【釋文】步丹反,又蒲官反。【集韻】或作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