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ㄇㄧㄢˋ
拼音:miàn
筆劃:9
倉頡:MWYL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DMJD
簡體:
筆順:橫、 撇、 豎、 橫折、 豎、 豎、 橫、 橫、 橫
吉凶:
五筆:DMJD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9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物體的表面,有時特指某些物體的上部的一層:水~。地~。路~。圓桌~兒。~兒磨得很光。

2.姓。

3.指某些食物纖維少而柔軟:~倭瓜。煮的紅薯很~。這個瓜是脆的,那個瓜是~的。

4.a)用於扁平的物件:一~鏡子。兩~旗子。b)用於會見的次數:見過一~。

5.面條:掛~。切~。湯~。一碗~。

6.當面:~談。~洽。~交。

7.幾何學上指一條線移動所構成的圖形,有長有寬,沒有厚。

8.方位詞后綴:上~。前~。外~。左~。西~。

9.粉末:藥~兒。胡椒~兒。

10.東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層或紡織品的正面:鞋~兒。這塊布做里兒,那塊布做~兒。

11.向著;朝著:背山~水。這所房子~南坐北。

12.部位或方面:正~。反~。片~。全~。多~手。~~俱到。

13.糧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麥磨成的粉:白~。豆~。小米~。玉米~。高粱~。

14.頭的前部;臉:~孔。~帶微笑。

詳細釋義
面 [miàn]
〈形〉
  1. 食物纖維少而柔軟的 。

    如:這塊白薯真面

〈形〉
  1. 當面

    面語之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
    即面署第一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
    又如:面欺(當面欺君);面是背非(面和心不和);面陳(當面陳述);面違(當面違逆他人意旨)

〈名〉
  1. 纖細微粒組成的物質 。

    如:胡椒面;藥面

  2. 面粉,小麥精細地磨成的粉

    麪,麥末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又如:面糊鬼(用面糊粘成的紙牌);玉米面;大米面;白面

〈動〉
  1. 見面

    許久不面,請到宮少坐一時,何如?——《西游記》

    又如:面圣(舊時稱朝見皇帝為面圣)

  2. 通“偭”。背向

    馬童面之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
    面而封之。——《漢書·張歐傳》

  3. 通“勔”。勉勵

    天迪從子保,面稽天若。——《書·召誥》

    謀面,用丕訓德。——《書·立政》

  4. 朝向;面對;面向

    面墻而立,不成人也。——《晉書·涼武昭王傳》

    皆西面而望大王。——《戰國策·秦策五》

    開窗面場圃,把酒話桑麻。——唐· 孟浩然《過故人莊》

  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,受上賞。——《戰國策·趙策》

    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
    南面召見。——明· 宗臣《報劉一丈書》

    又如:面壁(佛家語,指面對墻壁,端坐靜修);面面相窺(你看我,我看你,互相對看);面墻而立(人如不學,就象面向墻壁而立,毫無所見);面面(面對面)

    背山而面野。——〔英〕赫胥黎著、 嚴復譯《天演論》

    面山而居。

  5. 通“偭”。面向

    尊壺者面其鼻。——《禮·少儀》

〈名〉
  1. 幾何學上稱線移動所生成的形跡

    皆面也。——蔡元培《圖畫》

    又如:舍體而取面;平面;面積

    體面互見。

    水面初平云腳低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錢塘湖春行》

  2. 同本義

    必唾其面。——《戰國策·趙策》

    面,顏前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滿面塵灰煙火色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賣炭翁》

    大輅在賓階面。——《書·顧命》

    使萬民和說而正王面。——《周禮·撢人》

    女之靧面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滿井游記》

    又如:面不廝睹(臉不對著看,表示生氣);顏面(臉面;臉部;體面;面子);滿面(整個面部)

    椎髻仰面。——明· 魏學洢《核舟記》

    私面私獻。——《周禮·司儀》

  3. 情面 。

    如:面弱(講情面;軟弱)

  4. 部位;方面

    四面竹樹環合。——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記》

    南面有三谷。——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記》

    又如:球的上表面;光明面;四面包圍敵人;面面(各方面,各角度)

  5. 外表;表面

    微瀾動水面。——韓愈《南山詩》

    又如:面從(表面順從。指非出於由衷之愿);面友(非以真誠相交的朋友);面交(不以真誠相交的朋友);面朋(未以真誠相交的朋友)

  6.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里面是“目”字,外面表示面龐。“面”,在古代指人的整個面部。“臉”是魏晉時期才出現,而且只指兩頰的上部,唐宋口語中才開始用同“面”本義:臉)

  7. 皮,面。遮蓋物;遮蓋另一物的東西 。

    如:書面兒;被面;夾襖面;鞋面

〈量〉
  1. 麵、麪 miàn

  2. ——多用於扁平的物件。

    如:一面鏡子;一面旗子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132522111
四角號碼:10602
UniCode:U+9762
規範編號:1455
首尾分解查字:一囬
漢字部件構造:
粵語:min6
閩南語:bian7,bin7
平水韻:去聲十七霰
康熙字典索引:頁1383第07
故訓彙纂索引:2472|2550.2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彌箭切,音偭。【說文】本作,顏前也。從,象人面形。【書·益稷】汝無面從,退有後言。 又見也。【禮·曲禮】夫爲人子者,出必告,反必面。【註】反言面者,從外來,宜知親之顏色安否。【儀禮·聘禮】者出請事,賔面如覿幣。【註】面,亦見也。【周禮·秋官·司儀】私面。【註】私覿也。 又向也。【書·周官】不學牆面。【疏】人而不學,如面向牆。【禮·曲禮】天子當依而立,諸侯北面而見天子,曰覲。又【玉藻】唯君面尊。【註】面,猶鄕也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匠人】面朝後市。 又【廣韻】前也。【儀禮·士冠禮】覆之面葉。【註】面,前也。 又【韻會】方面,當四方之一面也。【書·顧命】大輅在賔階面,綴輅在阼階面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或審曲面勢。【註】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。【史記·留侯世家】獨韓信可屬大事,當一面。 又【韻會】相背曰面。【史記·項羽紀】馬童面之。【註】如淳曰:面,不正視也。【前漢·項羽傳註】師古曰:如淳說非也。面謂背之,不面向也。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,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,非也。 又【前漢·張敞傳】自以便面拊馬。【註】師古曰:便面,扇之類也。亦曰屛面。考證:〔【說文】本作,顏前也。從自〕 謹照原文自改。

相反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