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〔躑躅〕
另見 zhuó
踐踏;踏踩
朝露白如玉,我不敢躅,恐濕我足。——劉明《雞鳴一首贈宗文侄》
師曠東躅其足。——《周書·太子晉》。注:“東躅,蹋也。”
又如:躅躅(行走的樣子);躅足(猶跺腳);躅陸(頓足跳躍的樣子);躅蹐(小步行走)
用於“躑躅”。徘徊不行
又如:躅躑(徘徊)
羸豕孚蹢躅。——《易·姤》
足跡
又如:躅路(行走的足跡)
三輔謂牛蹄處為躅。——《一切經音義》引《漢書敘傳音義》
躅,蹢躅也。從足,蜀聲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跡也。
企望塵躅。——《爾雅序》
塵游躅於蕙路。——南朝齊· 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直錄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廚玉切,音蠋。【說文】蹢躅。詳蹢字註。【史記·淮隂侯傳】騏驥之跼躅,不如駑馬之安步。 又【荀子·禮論篇】躑躅焉。【註】躑躅,以足擊地。 又【集韻】直角切,音濁。【類篇】跡也。【前漢·敘傳】伏孔周之軌躅。 又【韻補】葉直律切【韓愈·樊宗師墓銘】文從字順,各識職,有欲求之,此其躅。 【廣韻】同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