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急迫;緊迫:窮~。
2.皺;收縮:~著眉頭。
聚攏;皺縮
舉疾首蹙額而相告。——《孟子》
又如:蹙恨(皺起眉頭表示怨恨);蹙沓(形容多而密集的樣子)
逼迫;追逼
蹙也百里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召旻》
又如:蹙迫(逼迫);蹙促(逼迫);蹙擊(迫擊;追擊)
縮小;減削
又如:蹙頞(縮鼻哭泣);蹙土(蹙地。損失國土);蹙動(皺縮)
接近;迫近
今也日蹙國百里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召旻》
又如:蹙迫(逼近)
通“蹴”。踢;踏
以足蹙路馬芻,有誅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上》
揚鞭一蹙破霜蹄,萬騎如風不能及。——蘇軾《申王畫馬圖》
一蹙自造青云,何至於駑馬爭路。——《南史·劉穆之傳》
又如:蹙鞠(踢球);蹙踏(踢;踩踏)
(形聲。從足,戚聲。本義:緊迫,急促)
同本義
政事愈蹙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小明》
又如:蹙變(急速變化)
愁苦的樣子 。
如:蹙怖(憂愁恐懼的樣子);蹙然(憂愁不悅的樣子)
狹窄,狹小 。
如:蹙弱(迫窄弱小);蹙澳(水流狹窄彎曲)
困窘
自吾氏三世居是鄉,積於今六十歲矣,而鄉鄰之生日蹙。——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又如:蹙迫(困窘,窘迫);蹙境(邊境防務窘迫)
局促不安的樣子
蹙然衣粗食惡。——《荀子》
又如:蹙促(局促不安的樣子)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子六切,音噈。【說文】迫也。【詩·大雅】今也日蹙國百里。【禮·禮器】不然則已蹙。【疏】則太急蹙。 又【集韻】七六切。與蹴同。【禮·曲禮】蹙路馬芻有誅。【釋文】蹙,本又作蹴。 又【廣韻】蹙,近也。 又通作顣。【孟子】已頻顣曰。【朱傳】顣與蹙同。 又【集韻】倉歷切,音戚。【類篇】蹙蹙,小貌。【詩·小雅】蹙蹙靡所騁。【箋】蹙蹙,小之貌。【爾雅·釋訓】蹙蹙,鞠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