跂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ㄑㄧˊ
拼音:
筆劃:11
倉頡:RMJE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KHFC
簡體:
筆順:豎、 橫折、 橫、 豎、 橫、 豎、 提、 橫、 豎、 橫撇/橫鉤、 捺
吉凶:
五筆:KHFC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7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qǐ ]

抬起腳后跟站著:~望。

[ qí ]

1.形容蟲子爬行。

2.多出的腳趾。

詳細釋義
跂 [qí]
〈形〉
  1. 另見 qì

  2. 同本義

    又如:跂骨(腳跟骨,脛骨前垂的部分)

    跂,足多指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而枝者不為跂。——《莊子·駢拇》

  3. (形聲。從足,支聲。本義:多出的腳趾)

  4. 通“歧”。分叉

    夫挾依於跋躍之術。——《淮南子·俶真》注:“跂躍,猶齟齬,不正之道也。”

    又如:跂趨(不同的趨向);跂途(歧路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25121211254
四角號碼:64147
UniCode:U+8DC2
規範編號:7257
首尾分解查字:足支
漢字部件構造:足十又
粵語:kei4
平水韻:上聲四紙·去聲四寘
康熙字典索引:頁1222第25
故訓彙纂索引:2211|2289.2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巨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翹移切,音歧。【說文】足多指也。【莊子·騈拇篇】故合者不爲騈,而枝者不爲跂。 又【集韻】與蚑同。蟲行也。【前漢·禮樂志】跂行畢逮。【註】凡有足而行者稱跂行也。【淮南子·原道訓】跂行喙息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章移切,音支。【莊子·馬蹄篇】蹩躠爲仁,踶跂爲義。【註】皆用心力爲仁義之貌。 又【集韻】輦尒切,音邐。義同。 又【廣韻】丘弭切【集韻】遣尒切。與企同。望也。【類篇】舉踵也。【詩·衞風】跂予望之。【傳】跂足則可以望見之。【禮·檀弓】不至焉者,跂而及之。 又國名。【山海經】跂踵國,在拘纓東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去智切,音吱。垂足坐。又舉足望。 又【集韻】渠羈切,音奇。緩走。亦作。 又竭戟切,音劇。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