哺乳動物,外形像狼而小,耳朵比狼的短而圓,毛大部棕紅色。性兇猛,常成群圍攻鹿、牛、羊等獵物。也叫豺狗。
按,一種野犬,比狼小,毛色較黃,膽子也較狼小,有時夜間成群獵食,但多半是單獨或成對出獵,主要吃腐肉或小動物(如家禽)
(形聲。從豸(zhì),才聲。從“豸”,表示與野獸有關。本義:野獸名。形似犬而殘猛如狼,俗名豺狗)同本義
豺似狗,白色,有爪牙。迅捷,善搏噬也。——《蒼頡篇·解詁》
豺則祭獸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季秋》。注:“似狗而長毛,其色黃。
搏豺狼。——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
曹公,豺虎也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豺,狼屬,狗聲。——《說文》。字亦作犲。
豺,狗足。——《爾雅》
【唐韻】士皆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牀皆切,音儕【爾雅·釋獸】豺,狗足。【疏】豺,貪殘之獸。【說文】狼屬。【急就篇·顏師古註】豺,深毛而狗足。【正字通】豺,長尾,白頰,色黃。陸佃云俗云:瘦如豺。豺,柴也。豺體細瘦,故謂之豺棘。【詩·小雅】投豺虎。【疏】豺虎食人。【禮·月令】季秋之月,豺乃祭獸。【干祿字書】與犲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