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知道:~知。~悉。
2.勸告。
詳盡
覺我形穢,自知既諗,而不敢不勉,以期無玷於知己。——明· 陳子壯《與孔玉橫少宗伯》
通“念”。思念
為我得法,使有司藏之,使吾無忘諗。——《國語·魯語上》
豈不懷歸,是用作歌,將母來諗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四牡》
告訴
世忠以書來諗, 飛復曰:“均為國家,何分彼此?”——《宋史》
知悉
又如:諗知(知悉)
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。——王實甫《西廂記》
通“淰”。躲閃,魚驚走
故龍以為畜而魚鮪不諗。——《孔子家語·禮運》
同本義
使吾無忘諗。——《國語·魯語》
昔辛伯諗 周桓公。——《左傳·閔公二年》
使果敢者諗之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
諗,深諫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(形聲。從言,念聲。本義:規諫)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式荏切,音審。【說文】深諫也。【爾雅·釋言】念也。【註】相思念也。【廣韻】謀也,告也。【左傳·閔二年】昔辛伯諗周桓公。 又潛藏也。【家語】故龍以爲畜而魚鮪不諗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式禁切,審去聲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諾葉切【類篇】諾協切,音埝。聲止也。與同。 又葉衫岑切,審平聲。【詩·小雅】駕彼四駱,載驟駸駸。豈不懷歸,將母來諗。【毛傳】諗,念也。【鄭箋】告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