聒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ㄍㄨㄛ
拼音:guō
筆劃:12
倉頡:SJHJR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BTDG
簡體:
筆順:橫、 豎、 豎、 橫、 橫、 提、 撇、 橫、 豎、 豎、 橫折、 橫
吉凶:
五筆:BTDG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6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聲音嘈雜,使人厭煩:~噪。~耳。

詳細釋義
聒 [guō]
〈動〉
  1. 同本義

    又如:聒吵(又作“吵聒”、“聒炒”。吵鬧,吵嚷);聒聒(象聲詞。雜亂喧吵的聲音);聒殺(形容非常嘈雜、喧鬧);聒天(聲音響徹云天);聒賬(眾聲喧擾,通宵達旦)

    聒而與之語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疏:“聲亂叫謂之聒。”

    聒,歡語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鴝鵒鳴兮聒余。——《楚辭·疾世》。注:“多聲亂耳為聒。”

    今汝聒聒。——《書·盤庚》。傳:“無知之貌。”

    聒,擾亂耳孔也。——《蒼頡篇》

    日長思睡不可得,遭爾聒聒何時停?——宋· 歐陽修《鳴鳩》

  2. (形聲。從耳,本義:吵擾,聲音高響或嘈雜)

  3. 頻繁地稱說

    雖欲強聒,終必不蒙見察,故略上報,不復一一自辨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

    又如:聒絮(絮叨;啰嗦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122111312251
四角號碼:12464
UniCode:U+8052
規範編號:5078
首尾分解查字:耳舌
漢字部件構造:耳千口
粵語:kut3
平水韻:入聲七易
康熙字典索引:頁967第11
故訓彙纂索引:1835|1913.4
康熙字典解釋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古活切,音括。【說文】本作。讙語也。【廣韻】聲擾也。【書·盤庚】今汝聒聒。【傳】聒聒,無知貌。鄭云:難告貌。正義曰:多言亂人之意。【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】聒而與之語。【註】聒,讙也。【抱樸子·廣譬卷】春蛙長譁,而醜音見患於聒耳。 又【韻補】葉紀劣切,音厥。【郭璞·江賦】陽鳥爰翔,於以月。千類萬聲,自相喧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