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認為羞辱:不~下問。
2.羞愧;羞愧的事:可~。奇~大辱。
羞辱;侮辱
又如:恥怍(猶羞辱)
不醉反恥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賓之初筵》
左丘明恥之, 丘亦恥之。——《論語·公冶長》
同本義(因聲譽受損害而至的內心羞愧)
行己有恥。——《論語》
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為恥者多矣。——宋· 劉開《問說》
恥,辱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又如:無恥(不顧(知)羞恥);羞恥(不光彩;不體面);恥心(知恥之心)
君不使無恥。——《谷梁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
越王苦 會稽之恥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順民》
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。——《國語·越語上》
(形聲。從心,耳聲。本義:恥辱,可恥的事情)
羞愧
坐縻廩粟而不知恥。——劉基《賣柑者言》
又如:恥愧(羞愧);恥懼(羞愧恐懼)
【正字通】俗恥字。(恥)【唐韻】敕里切【集韻】丑里切,褫上聲【說文】辱也。從心耳聲。【周禮·地官·司救】恥諸嘉石。【註】恥辱之也。【左傳·昭五年】恥匹夫不可以無備,況國乎。【註】言不可辱也。 又【廣韻】慙也。【孟子】人不可以無恥。【註】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。 或作誀。 【六書總要】從心耳會意。取聞過自愧之義。凡人心慙,則耳熱面赤,是其驗也。俗譌作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