绲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ㄍㄨㄣˇ
拼音:gǔn
筆劃:11
倉頡:VMAPP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XJXX
簡體:
筆順:撇折、 撇折、 提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橫、 豎提、 撇、 豎彎鉤
吉凶:
五筆:XJXX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3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織成的帶子。

2.繩。

3.縫紉方法,沿著衣服等的邊緣縫上布條、帶子等,形成圓棱形的邊:~邊。用紅絳子在領口上~一道邊兒。

詳細釋義
緄 [gǔn]
〈動〉
  1. 用彩帶或花邊裝飾 。

    如:在裙子上緄上花邊

  2. 用帶子保護、加強或裝飾 。

    如:在褲口上緄一條邊

〈名〉
  1. 通“袞”

  2. 帝王及公侯的禮服

    當窮臺緄,松僑協軌。——漢《領校巴郡太守樊敏碑》

  3. 通“昆”(kūn)。后代子孫

    於是刊碑,以示后緄。——漢《綏民校尉熊君碑》

  4. 織成的帶子

    緄,織帶也。從糸,昆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竹閉緄縢。——《詩·秦風·小戎》。傳:“繩也。”

    緄帶。——《后漢書·南匈奴傳》。注:“織成布也。”

  5. 袞職,三公之職

    維時假階,將受緄職。——漢《衛尉卿方碑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55125111535
四角號碼:26112
UniCode:U+7EF2
規範編號:5033
首尾分解查字:纟昆
漢字部件構造:纟日比
粵語:gwan2
平水韻:上聲十三阮
康熙字典索引:頁944第25
故訓彙纂索引:1748|1826.4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古本切,音袞。【說文】繡帶也。【詩·秦風】竹閉緄縢。【傳】緄,繩也。【後漢·南匈奴傳】童子佩刀緄帶各一。【註】緄,織成帶也。 又【集韻】胡昆切,音魂。縫也。 又【集韻】戸袞切,音混。混夷或作緄。【史記·匈奴傳】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。【註】字當爲混。 又【集韻】公渾切,音昆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