綮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ㄑㄧˇ
拼音:qìng
筆劃:14
倉頡:HKVIF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YNTI
簡體:
筆順:點、 橫折、 橫、 撇、 撇、 橫、 撇、 捺、 撇折、 撇折、 點、 豎鉤、 撇、 點
吉凶:
五筆:YNTI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6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qǐ ]

同“棨”。

[ qìng ]

筋骨結合處。參見〔肯綮〕

詳細釋義
綮 [qìng]
  1. 筋肉結節處

  2. ——“肯綮”(kěnqìng):

  3. 另見 qǐ

  4. 喻事物的關鍵

綮 [qǐ]
〈名〉
  1. 戟衣。綮戟,古代官吏出行時前導的儀仗。也作“棨”

    如今百腳旗用以前導者,即有衣之戟謂之棨也。——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》

  2. 細密的繒帛

    綮,致繒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凡細膩曰致。”

  3. 另見 qìng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45133134554234
四角號碼:38903
UniCode:U+7DAE
規範編號:5815
首尾分解查字:戶糸
漢字部件構造:戶攵幺小
粵語:hing3
上古音:脂部溪母,khiei
平水韻:上聲八薺
康熙字典索引:頁927第16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廣韻】康里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遣里切【正韻】祛禮切,音啓。【說文】?繒也。一曰徽幟信也,有齒。【玉篇】戟衣也。【廣韻】戟支。 又【集韻】詰定切,音罄。肯綮,肋肉結處也。【莊子·養生主】技經肯綮之未嘗。 又【集韻】棄挺切,音謦。壹計切,音翳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