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古指有黏性的谷物。
2.蜀秫,即高粱:~米。~秸(高粱稈)。
同本義
又如:秫田(種植黏粟之田);秫酒(用秫釀成的酒);秫蘗(制酒用的糯黍與曲);秫稻(即糯稻);秫谷(黍米);秫黍(高粱)
秫,稷之黏者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春秫作美酒,酒熟吾自斟。——陶淵明《和郭主簿》
稻黍秫稷粟麻秔。——《急就篇》
染羽以朱湛丹秫。蓋有赤白二種。今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,秫亦胡秫。——《考工記·鐘氏》
通“鉥”。長針
黑齒雕題,鳀冠秫縫。——《戰國策·趙策》
(象形。從古文術,加禾。本義:谷物之有粘性者。也指不粘者)
【唐韻】食聿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食律切,音術。穀名。【爾雅·釋草】衆,秫。【疏】衆一名秫,謂黏粟也。北人用之釀酒,其莖稈似禾而麤大者是也。【禮·月令】仲冬乃命大酋,秫稻必齊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羽以朱湛丹秫。【註】丹秫,赤粟也。 又與鉥同。【戰國策】鯷冠秫縫。【註】秫,綦緘也。言女工之拙。卽鉥字通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