祠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ㄘˊ
拼音:
筆劃:9
倉頡:IFSMR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PYNK
簡體:
筆順:點、 橫撇/橫鉤、 豎、 點、 橫折鉤、 橫、 豎、 橫折、 橫
吉凶:
五筆:PYNK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祠堂:宗~。武侯~。

詳細釋義
祠 [cí]
〈動〉
  1. 引申為祭祀

    此秦王之所以廟祠而求也。——《韓非子·十過》

    又如:祠求(祭神祈求);祠事(祭禮,祭祀之事);祠官(掌管祭祀之官)

〈名〉
  1. (形聲。從示,司聲。本義:春祭)

  2. 祠祿的省稱 。

    如:祠祿(官名。宋制,大臣罷職,令管理道教宮觀,以示優禮,無職事,但借名食俸,謂之“祠祿”);祠稟(即祠祿)

  3. 同本義

    春祭曰祠,品物少,多文辭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,用圭璧及皮幣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

  4. 供奉鬼神、祖先或先賢的廟堂

    又如:宗祠(祠堂);祠灶(宗祠;祠堂);祠館(猶祠堂)

    祠,神祠也。——《漢書·陳勝傳》注

   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。——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,多用男性
筆順編號:452451251
四角號碼:37220
UniCode:U+7960
規範編號:1713
首尾分解查字:礻司
漢字部件構造:礻司
粵語:ci4
閩南語:su5
平水韻:上平四支
康熙字典索引:頁842第06
故訓彙纂索引:1602|1680.3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似茲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詳茲切,音詞。祭也。【詩·小雅】禴祠烝嘗。【公羊傳·桓八年】春曰祠。【註】祠,猶食也,猶繼嗣也。春物始生,孝子思親,繼嗣而食之,故曰祠,因以別死生。 又報賽也。【周禮·春官】小宗伯禱祠於上下神示。【註】求福曰禱,得求曰祠。 又神祠。【史記·封禪書】立畤郊上帝,諸神祠皆聚云。 又廟也。【朱子·家禮】君子將營宮室,先立祠堂於正寢之東。【司馬光·文潞公家廟】先王之制,天子至官師皆有廟。秦尊君臣,無敢營宗廟者。漢世多建祠堂於墓所。 又生祠。【史記·萬石君傳】慶爲齊相,大治,爲立石相祠。 又祠官。【朱子·語錄】王介甫更新法,慮天下議論不合,於是甁爲宮觀祠祿,以待異議之人。 又葉祥吏切,音劑。【張衡·東京賦】春秋改節,四時迭代。蒸蒸之心,感物增思。躬追養於廟祧,奉烝嘗與禴祠。代葉地,思葉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