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ㄇㄨˋ
拼音:
筆劃:5
倉頡:BU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HHHH
簡體:
筆順: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橫
吉凶:
五筆:HHHH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5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生物學中把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鳥綱分為雁形目、雞形目、鶴形目等,松柏綱分為銀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為科。

2.目錄:書~。藥~。劇~。

3.姓。

4.看:~為奇跡。

5.大項中再分的小項:項~。細~。

6.眼睛:有~共睹。歷歷在~。

7.網眼;孔:八十~篩。一方寸的網上,竟有百~之多。

8.下圍棋時所圍的空白交叉點,一個點為一目:中方棋手僅以一~半之優獲勝。

9.名稱:題~。名~。

詳細釋義
目 [mù]
〈動〉
  1. 遞眼色,使眼

    又如:目交心通(以眼色傳情,心中相互溝通);目挑眉語(以眉目挑逗傳情);目指氣使(用眼神和氣色示意,以支使別人。形容態度驕橫);目禁(用眼色禁止別人言行);目語額瞬(眉毛眼睛能作態示意)

    酒闌,呂布因目留 高祖。——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

    數目項王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
  2. 觀看,注視

    又如:目過(過目;細看);目下十行(形容看書速度極快);目及(看到);目染(因經常看見而受到影響);目笑(目視而竊笑);目禮(以目注視,表示敬意);目斷(猶望斷。一直望到看不見);目識(看后即記住);目屬(矚目;注視);目艷(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羨慕);目為(看作)

    指目陳勝。——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

    指目牽引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東集》

  3. 看待

    不敢以說書目敬亭。—— 清· 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

〈名〉
  1. 孔眼

    舉一綱而萬目張。——鄭玄《詩譜序》

    又如:綱舉目張;一個60目的篩

  2. 條目;要目 。

    如:目次(書刊上的目錄。表示內容的篇目次序)

  3. 名目,數目;行列

    不在使者之目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后序》

  4. 目錄 。

    如:參考書目;故事節目

  5. 同本義

    目者,心之符也。——《韓詩外傳》

    夫妻反目。——《易·小畜卦》

    目似瞑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狼三則》

    睅其目,皤其腹。——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

    目,人眼,象形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滿目蕭然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
    瞋目大怒。——晉· 干寶《搜神記》

    又如:目不斜視(眼睛不向旁邊看,形容為人正派);目見耳聞(親眼看見,親耳聽到);目治手營(親眼觀察,親手試驗);目空一世(什么都不放在眼里。形容驕傲自大);目眩神搖(眼花繚亂,心神搖蕩);目無下塵(眼睛不朝下看。形容態度高傲。下塵,下風,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);目耗(眼睛昏花);目指(用眼睛示意指點);目眥(眼眶);目珠(眼球);目睛(眼珠);目精(眼珠;眼睛)

    目不忍睹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觀巴黎油畫記》

    目者,氣之清明者也。——《禮記·郊特牲。》

  6. 首領;頭目

    夷目嘉符。——《廣東軍務記》

    又如:目把(指西南少數民族中的小首領)

  7. 分類學上位於科之上、綱之下的類別 。

    如:松柏目

  8. (象形。甲骨文和小篆字形。象眼睛形,外邊輪廓象眼眶,里面象瞳孔。小篆處理為線條。先秦時期多用“目”,兩漢以后,用眼逐漸多起來。“目”具有書面語色彩。本義:眼睛)

  9. 目光;眼力

    四海注目。——《晉書·孫惠傳》

    又如:目捷(目光敏捷);目擊道存(眼光一接觸便知“道”之所在。形容悟性好);目色(視力);目使頷令(用眼色和下頷示意以役使別人。形容態度驕橫);目注(目光注視);目波(水波似的目光、謂目光流盼如水波);目逆(以目光相迎);目極(用盡目力遠望)

其他
姓名學:姓,多用男性
筆順編號:25111
四角號碼:60101
UniCode:U+76EE
規範編號:0236
首尾分解查字:日一
漢字部件構造:
粵語:muk6
閩南語:bok8,bak8
平水韻:入聲一屋
康熙字典索引:頁798第25
故訓彙纂索引:1542|1620.1
康熙字典解釋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莫六切,音牧。【說文】人眼,象形,重童子也。【春秋元命苞】肝之使也。【韓詩外傳】心之符也。【禮·郊特牲】氣之淸明者也。易說卦離爲目。【註】南方之卦,主視。故爲目。【書·舜典】明四目。【註】廣四方之視,以決天下壅蔽。 又【博雅】視也。凡注視曰目之。【史記·丞相世家】平去楚,渡河,船人疑其有金,目之。 又動目以諭也。【前漢·高帝紀】范增數目羽擊沛公。 又含怒側視也。【周語】國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 又【小爾雅】要也。【周禮·春官】簭人掌三易,以辨九簭之名,四曰巫目。【疏】是要目之事。 又見也。【公羊傳·桓二年】內大惡諱,此其目言之何遠也。【註】目,見也,斥見其惡也。 又稱也。【穀梁傳·隱元年】段,鄭伯弟也。以其目君,知其爲弟也。【註】謂稱鄭伯。 又條目。【論語】請問其目。【註】條件也。【前漢·劉向傳】校中祕書,各有條目。 又節目。【禮·學記】善問者如攻堅木,先其易者,後其節目。方氏曰:節則木理之剛,目則木理之精。 又題目。【後漢·許劭傳】曹操微時,常求劭爲己目。【註】命品藻爲題目。【晉書·山濤傳】甄拔人物,各有題目,時稱山公啓事。 又凡目。【周禮·天官·小宰】師掌官成,以治凡。司掌官法,以治目。【公羊傳·僖五年】一事而再見者,前目而後凡也。【春秋·繁露】目者,偏辨其事也。凡者,獨舉其事也。 又科目。【舊唐書·懿宗紀】以宋震胡德融,考科目舉人。【宋史·選舉志】宋之科目有進土,有諸科,有武舉,常選外又有制科,有童子舉,而進士得人爲盛。 又黃目,周彝名。【禮·明堂位】鬱尊用黃目。 又暉目,鴆鳥也。【淮南子·繆稱訓】暉目知晏。【註】晏,無雲也。天將晏靜,暉目先鳴。 又比目,魚名。不比不行。亦謂之鰈。見【爾雅·釋地】。 又橫目,傅草別名。鬼目,苻草別名。俱見【爾雅·釋草】。 又海外有一目國,一目中其面而居。見【山海經】。 又天目,山名。【元和地志】上有兩峰,峰頂各一池,若天左右目。 又縣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河目縣,屬幷州。 又州名。【唐書·地理志】目州隷隴右道。 又姓。【潛夫論】目夷氏,子姓,宋微子後。 又目宿,草名。通作。【前漢·西城傳】馬耆目宿。【史記·大宛傳】作苜蓿。 又葉莫筆切,音密。【夏侯湛抵疑】心有窮志,貌有飢色。吝江河之流,不以躍舟船之檝。惜東壁之光,不以寓貧婦之目。

相似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