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埋葬。晉?潘嶽《西征賦》:“夭赤子於新安,坎路側而瘞之。”唐?韓愈《祭十二兄文》:“生不偕居,疾藥不親,斂不摩棺,瘞不繞墳。”
2.埋藏;隱藏。《新唐書?魏徵傳》:“大理卿馬曙有犀鎧數十首,懼而瘞之。”元?張可久《紅繡鞋?三衢山中》曲:“仙橋藏老樹,石筍瘞蒼雲。”
3.審;明白。古方言。《方言?第六》“瘞,審也。齊楚曰瘞。”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於罽切【集韻】壹計切,音?。【說文】幽薶也。【爾雅·釋言】瘞,幽也。【疏】謂埋藏。又【釋祭名】祭地曰瘞薶。【註】旣祭埋藏之。【詩·大雅】上下奠瘞。【釋文】瘞,埋也。【禮·禮運】故先王秉著龜,列祭祀瘞繒。【註】埋牲曰瘞。 又【儀禮·覲禮】祭川沈,祭地瘞。【註】古文瘞作殪。祭地瘞者,祭月也。 又【爾雅·釋詁】瘞,微也。 又【集韻】壹計切,醫去聲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