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ㄌㄧˇ
拼音:
筆劃:11
倉頡:MGWG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
簡體:
筆順:橫、 橫、 豎、 提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豎、 橫、 橫
吉凶:
五筆: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姓。

2.道理;事理:合~。~屈。~當如此。

3.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態度;表示意見(多用於否定式):路上碰見了,誰也沒~誰。置之不~。

4.整理;使整齊:~發。~一~書籍。

5.自然科學,有時特指物理學:~科。數~化。

6.物質組織的條紋;紋理:木~。肌~。條~。

7.管理;辦理:處~。~財。當家~事。

詳細釋義
理 [lǐ]
〈名〉
  1. 自然科學與物質世界和其現象有關的這種知識 。

    如:理工科

  2. 法律;司法官

    弦子旗為理。——

    遂下於理。——漢· 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

    又如:理刑廳(理刑官員)

    管子·小匡》

  3. 理有未安,妄以臆度。

    又如:無理(沒有道理);在理(合乎道理);理致(義理情致,思想情趣);理窟(義理會聚處;道理深奧處);理順(道理順當;理由正當)

  4. 物理學 。

    如:數理化

  5. 使者

    行理之命,無月不至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。注:“行理,使人通聘問者。”

  6. 媒人

    吾令蹇修以為理。——《楚辭·屈原·離騷》

  7. 紋理;條理

    井井兮有其理也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
    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。——《說文解字·敘》

    又如:理比(紋理相次);理路(紋理,紋路)

    圭形石質,蒼色膩理。——劉禹錫《砥石賦》

    璧襲無理。——《淮南子·覽冥》

  8. 事理 。

    如:理趣(事理的旨趣)

  9. 道理,義理

    驗之以理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慎行論》

    井井兮其有理也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
    勢不同而理同。——柳宗元《送薛存義序》

    理無專在。——清· 劉開《問說》

    理實如兄言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
    天下之理得矣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

    是未明天地之理,萬物之情者也。——《莊子·秋水》

    惡積禍盈,理至焦爛。——南朝梁· 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

  10. 通“吏”。獄官

    孟秋之月:命理瞻傷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

    李離者, 晉文公之理也。——《史記·循吏列傳》

〈動〉
  1. 奏起 。

    如:理音(彈奏音樂);理絲(彈奏弦樂);理樂(奏樂)

  2. 同本義

    理,治玉也。順玉之文而剖析之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,遂命曰:“ 和氏之璧。”——《韓非子·和氏》

    鄭人謂玉未理者璞。——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

    理者,成物之文也。長短大小、方圓堅脆、輕重白黑之謂理。——《韓非子·解老》

  3. 整理,使有條理、有秩序

    分繭理絲。——《晉書·左芬傳》

    當戶理紅妝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木蘭詩》

  4. 區分;辨別

    理道之遠近而致貢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

    又如:理音(辨別聲音)

  5. 處理,辦理 。

    如:料理(辦理;處理);理七(舊俗人死后每七日齋供一次,凡七次,共四十九日而止);理獄(處理訟事)

  6. 申訴;辨白 。

    如:理訴(申訴);理說(申辨是非);理辨(申辨)

  7. 操理

    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。——清· 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

  8. 溫習;熟習

    被服羅裳衣,當戶理清曲。——《古詩十九首》

    又如:理書(溫習功課);理樂(練習演奏樂曲);理曲(練習歌曲)

  9. (形聲。從玉,里聲。本義:加工雕琢玉石)

  10. 當窗理云鬢。

    又如:理妝(整理妝飾);理絲(抽理蠶絲);理鬢(梳理鬢發);理順

  11. 修繕 。

    如:理葺(修理,修補);理楫(修理船槳)

  12. 治理;管理

    理事自若。——《后漢書·卓茂傳》

    不可勝理。——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

    夫能理三苗。——《淮南子·原道》

    又如:當家理事;理官(治理獄訟的官員);理民(治理人民);理國(治理國家)

    貧困如故時,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。——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

    為天下理財。——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

  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。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

    圣人之所在,則天下理焉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勸學》

  13. 理睬,理會

    只顧玩笑,并不理他。——《紅樓夢》

    又如:不理(不聞不問);理值(理睬);理識(猶理睬)

〈形〉
  1. 治理得很好

    本事不理。——《荀子·天論》

    一切治理,威名流聞。——《漢書·趙尹韓張兩王傳》

    運極則化,理亂相承。——《后漢書·蔡邕傳》

其他
姓名學:姓,多用男性
筆順編號:11212511211
四角號碼:16115
UniCode:U+7406
規範編號:2157
首尾分解查字:王里
漢字部件構造:王里
粵語:lei5
上古音:之部來母,li?
閩南語:li2
平水韻:上聲四紙
康熙字典索引:頁733第04
故訓彙纂索引:1451|1529.9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良止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兩耳切【正韻】良以切,音里。【說文】治玉也。【徐曰】物之脈理,惟玉最密,故從玉。【淮南子·覽冥訓】夏桀之時,金積折廉,璧襲無理。【註】用之煩數,皆鈍而無文。 又【說文徐註】治玉治民皆曰理。【書·周官】論道經邦,燮理隂陽。【前漢·循吏傳】政平訟理。 又【玉篇】正也。【左傳·成二年】先王疆理天下。【註】理,正也。 又【玉篇】道也。【廣韻】義理。【易·繫辭】易而天下之理得矣。【史記·平原君傳】謂公孫龍曰: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。其人理勝於辭,公辭勝於理,辭勝於理,終必受詘。【皇極經世】天下之數出於理,違理則入於術,世人以數而入於術,故失於理也。 又性也。【禮·樂記】天理滅矣。【註】理,猶性也。 又條理也。【易·繫辭】俯以察於地理。【疏】地有山川原隰,各有條理,故稱理也。又【說卦】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。【禮·中庸】文理密察。【朱註】理,條理也。 又【禮·樂記】理發諸外,而民莫不承順。【註】理,容貌之進止也。 又【玉篇】文也。【前漢·周勃傳】縱理入口。【唐書·太宗紀】本心不正,則脈理皆斜。 又【增韻】膚肉之閒爲湊理,以其有脈理也。【禮·內則】薄切之,必絕其理。【杜甫詩】肌理細膩骨肉勻。 又分也。【禮·樂記】樂者,通倫理者也。【註】理,分也。【釋文】分,扶問反。 又賴也。【孟子】大不理於口。 又【廣韻】料理。【晉書·桓沖傳】沖謂徽之曰:在府日久,當相料理。 又【韻會】治獄官曰理。【禮·月令】孟秋之月,命理瞻傷,察創視折。【註】理,治獄官也。【史記·循吏傳】李離者,晉文公之理也。 又媒也。【屈原·離騷】解佩纕以結言兮,吾令蹇修以爲理。【註】使古賢蹇修而爲媒理也。五臣云:令蹇脩爲媒,以通辭理。 又姓。【五音集韻】臯陶爲大理,因官氏焉,殷有理徵。 又紙名。【博物志】南海以海苔爲紙,其理倒側,故名側理。 又【正字通】大理,古滇夷國名。自唐始通中國,歷蒙趙楊段四姓,俱僭稱帝。至元始臣服中國,稱總管,及明而亡,改爲大理府,屬雲南。 又與李通。【左傳·昭十三年】行理之命。【註】使人也。【周語】行理以節逆之。賈逵註小行人也。孔晁註亦作李。【前漢·天文志】騎官左角曰理。【史記·天官書】作李。考證:〔【周語】行理以節逆之。【周禮·地官·小行人孔晁註】亦作李。〕 謹按周禮小行人註無孔晁作李之文,孔晁乃註國語者,小行人三字亦賈逵國語註文。今照僖三十年左傳疏所引周語註,改爲賈逵註小行人也。孔晁註亦作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