燧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ㄙㄨㄟˋ
拼音:suì
筆劃:16
倉頡:FYTO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OUEP
簡體:
筆順:點、 撇、 撇、 點、 點、 撇、 橫、 撇、 彎鉤、 撇、 撇、 撇、 點、 點、 橫折折撇、 捺
吉凶:
五筆:OUEP
簡體:
异体字:煫鐆鐩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古時邊防告警的烽火:烽~。

2.古時取火的器具。

詳細釋義
燧 [suì]
〈動〉
  1. 燧松明而識淺,散星宿於亭皋。——宋· 蘇軾《中山松膠賦一首》

〈名〉
  1. 烽火臺

    南朝自 武昌至 京口,列置烽燧,此山當是其一也。—— 宋· 陸游《過小孤山大孤山》

  2. 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。白天放煙告警叫“烽”,夜間舉火告警叫“燧”

    又如:燧火(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);燧堡(烽火臺)。后泛指報警的烽火,不分晝夜

    與城上烽燧相望。——《墨子·號令》

    幽王欲悅之,數為舉燧火。——《后漢書·孽嬖傳》

    有寇則燃火,舉之以相告,曰烽。又多積薪,寇至即燔之望其煙,曰燧。晝則燔燧,夜則舉烽。——《后漢書·光武紀》注

  3. 守望烽燧的基本組織 。燧是最基本的組織,專司本烽燧的守望職責,設燧長,其秩位相當於亭長

  4. (會意。從火,遂聲。本義:古代取火器)

  5. 同本義

    有圣人作,鉆燧取火,以化腥臊,而民悅之,使王天下,號之曰燧人氏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
    又如:燧(銅)鏡(古代用以向日取火)

    幽王為熢燧。——《史記·周本紀》。正義:“炬火也。”

    鉆燧取火。——《論語·陽貨》

    命夙駕載燧。——《左傳·文公十年》

    鉆燧取火,以化腥臊。——《人類的出現》

    燧,塞上亭守烽火者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燧,以取火於日。——《玉篇》

  6. 火炬之類

    前驅舉燧,后乘抗旌。——曹植《應詔詩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,多用男性
筆順編號:4334431353334454
四角號碼:98833
UniCode:U+71E7
規範編號:6173
首尾分解查字:火遂
漢字部件構造:火丷豕辶
粵語:seoi6
閩南語:sui7
平水韻:去聲四寘
康熙字典索引:頁684第31
故訓彙纂索引:1375|1453.5
康熙字典解釋

〔古文〕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徐醉切,音遂。【玉篇】以取火於日。【禮·內則】左佩金燧,右佩木燧。【註】金燧取火於日。木燧鑽火也。【左傳·文十年】命夙駕載燧。又【定二年】鍼尹固與王同舟,王使執燧象,以奔吳師。【註】燒火燧繫象尾。 又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金有六齊,金錫半,謂之鑒燧之齊。【註】鑒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。 又【史記·三皇紀】自人皇巳後,有五龍氏。燧人氏。又作遂。【周禮·秋官·司烜氏】掌以夫遂,取明火於日。【註】夫遂,陽遂也。【疏】取火於日,故名陽遂。猶取火於木,爲木遂也。又【史記·韓安國傳】攻烽燧,互詳烽字註。 【玉篇】同?。亦作鐆。考證:〔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輈人】金錫半,謂之鑒燧之齊。〕 謹按所引係攻金之事,與輈人無涉。謹照原文輈人改金有六齊。〔【史記·三皇紀】自人王以後,有五龍氏。燧人氏。〕 謹照原文人王改人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