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使不存在;使消滅:~蠅。長自己的志氣,~敵人的威風。
2.淹沒:~頂。
3.熄滅(跟“著(zháo)”相對):火~了。燈~了。
4.使熄滅:~燈。~火。
5.消滅;滅亡:自生自~。物質不~。
消失,隱沒
爾曹身與名俱滅。
又如:滅抹(埋沒);滅名(名譽盡失);滅身(喪身,毀滅自身);滅沒(湮沒;隱沒);滅景(隱沒形影,指隱居)
何(荷)校(木枷)滅耳。——杜甫《戲為六絕句》
熄滅
又如:滅卻(熄滅);滅息(熄滅)
火不滅。——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(形聲。從水,威(xuè)聲。簡化字“滅”為會意,從“一”從“火”,“一”表示覆壓火上。本義:消滅;滅亡)
同本義
滅,絕也。——《爾雅·釋詁》
誰得而族滅也?——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滅韓亡 魏。——《戰國策·魏策》
國之滅亡無日矣。——《禮記·樂記》
滅,盡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家有既亡,國有既滅。——《谷梁傳·襄公六年》
六國破滅,非兵不利,戰不善,敝在賂秦。—— 蘇洵《六國論》
又如:滅於絳;一朝而滅;滅親(斷絕親族間的關系);滅戶(全家皆死,宗嗣斷絕);消滅(使消滅;除掉;滅亡);毀滅(摧毀消滅);滅夷(消滅);滅劫(毀滅的災難)
以小畜大滅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情勢》
秦皇滅典,亦造仙詩——《文心雕龍·明詩》
淹沒
過涉滅頂。——《易·大過》
涂抹改動 。
如:滅刺(讓名刺上的字跡消隱,指不愿投刺干謁);滅青(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簡上的字句)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亡列切【集韻】莫列切,音搣。【說文】盡也。【周禮·夏官】大司馬九代之,灋外內亂,鳥獸行,則滅之。【註】毀其宗廟社稷曰滅。 又沒也。【易·大過】過涉滅頂。 又火熄也。【書·盤庚】若火之燎於原,不可嚮邇,其猶可撲滅。 又【韻補】葉明祕切,音媚。【曹植·夏啓讚】大戰於甘,有扈以滅。威振諸侯,元功克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