歃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ㄕㄚˋ
拼音:shà
筆劃:13
倉頡:HXNO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TFVW
簡體:
筆順:撇、 橫、 豎、 撇、 豎、 橫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撇、 橫撇/橫鉤、 撇、 捺
吉凶:
五筆:TFVW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用嘴吸取。

詳細釋義
歃 [shà]
〈動〉
  1. 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。——《史記》

  2. (形聲。從欠,殺聲。從“欠”表示與口、出氣有關。本義:飲,微吸)

  3. 特指飲血 。

    如:歃盟(歃血為盟);歃會(歃血盟會);歃辭(歃血時宣讀的盟詞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3123215113534
四角號碼:27782
UniCode:U+6B43
規範編號:5493
首尾分解查字:臿欠
漢字部件構造:臿欠
粵語:saap3
平水韻:入聲十六葉·入聲十七洽
康熙字典索引:頁570第05
故訓彙纂索引:1173|1251.8
漢語字典索引:卷3頁2146第01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山洽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色洽切,音喢。【說文】歠也。一曰歃血也。盟者以血塗口旁曰歃血。【淮南子·齊俗訓】胡人彈骨,越人齧臂,中國歃血,所由各異,其於信一也。【史記·平原君傳】王當歃血而定從。通作喢。【後漢·馮衍傳】喢血昆陽。又通作唼。【前漢·高帝紀】唼血而盟。【集韻】或作、哈。 又【廣韻】山輒切【集韻】色輒切,音萐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迄洽切,音。與同。【博雅】嘗也。或作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