椇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ㄐㄩˇ
拼音:
筆劃:12
倉頡:DBMC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SHWY
簡體:
筆順:橫、 豎、 撇、 點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橫、 橫、 撇、 點
吉凶:
五筆:SHWY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見〖枳椇〗。

2.古代祭祀用的架子,用來放置宰殺的牲口。

詳細釋義
椇 [jǔ]
〈名〉
  1. 古代祭祀用的架子,用來放置宰殺的牲口

    俎, 殷以椇, 周以房俎。——《禮記》

  2. 木名。即“枳椇”,又名拐棗。亦指其果實 。又如:枳椇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123425111134
四角號碼:47981
UniCode:U+6907
首尾分解查字:木具
粵語:geoi2
康熙字典索引:頁535第25
故訓彙纂索引:1120|1198.2
漢語字典索引:卷2頁1231第09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韻會】俱禹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果羽切,音矩。【玉篇】枳椇也。【禮·曲禮】婦人之贄,椇、榛、脯、脩、棗、栗。【疏】椇,枳也。卽今之白石李,形如珊瑚,味甘美。又曰:法也。婦人有法,故以爲贄。又【內則】蔆椇。【疏】椇,梨屬,其味不善。○按二說不同,疑有二種。 又曲橈也。亦俎名。【禮·明堂位】殷俎以椇。【註】椇之言枳椇也。謂曲橈之也。【陸璣·草木疏】椇曲來巢,殷俎似之。 又【正字通】本作枸,《石經》改作椇。一名石李,一名雞歫子,一名木屈櫟。梵書謂之木。 又【正韻】俱許切,音舉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