暍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ㄧㄝ
拼音:
筆劃:13
倉頡:AAPV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JJQN
簡體:
筆順: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撇、 橫折鉤、 撇、 點、 豎折/豎彎
吉凶:
五筆:JJQN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中暑。

詳細釋義
暍 [yē]
〈動〉
  1. 暑熱;熱

    傷,熱也。——《字林》

    氣暍腸胃融,汗濕衣裳污。——唐· 杜甫《雷》

    又如:暍困(為暑熱所困);暍暑(暑熱);暍暍(形容極熱)

  2. 中暑

    暍,傷暑也。從日,曷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夏服君事不及暍。——《大戴禮記·千乘》

    民多暍死。——《漢書·武帝紀》

    使民夏不宛暍。——《荀子·富國》

    又如:暍人(中暑的人);暍死(中暑而死)

  3. 變色

    須要晴時於大屋下,風涼處,不見日處曝書,令書色暍。——《齊民要術》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2511251135345
四角號碼:66027
UniCode:U+668D
首尾分解查字:日曷
粵語:hot3
平水韻:入聲六月·入聲七易
康熙字典索引:頁498第09
故訓彙纂索引:1034|1112.7
漢語字典索引:卷2頁1523第14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於歇切,音謁。【說文】傷暑也。【玉篇】中熱也。【前漢·武帝紀】夏大旱,民多暍死。【荀子·富國篇】夏不宛暍。【淮南子·俶眞訓】暍者望冷風於秋。 又【集韻】阿葛切,音遏。【博雅】煥也。又許葛切,音喝。熱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