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ㄇㄛˊ
拼音:
筆劃:4
倉頡:MKU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FQV
簡體:
筆順:橫、 橫、 撇、 豎彎鉤
吉凶:
五筆:FQV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1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[ wú ]

1.姓。

2.同“毋”。

3.沒有(跟“有”相對):從~到有。~產階級。有則改之,~則加勉。

4.不論:事~大小,都有人負責。

5.不:~論。~須。

[ mó ]

見【南無】。

詳細釋義
無 [wú]
〈動〉
  1. 沒有,跟“有”相對

    無不變色。

    無,不有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
    無不伸頸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

    無偏無黨。——《書·洪范》

    無不畢肖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觀巴黎油畫記》

    無若丹朱傲。——《書·益稷》

    無內人之疏,而外人之親。——《荀子·法行》

    無不驚為生人。

    事不耳聞目睹而臆斷其有無,可乎?——蘇軾《石鐘山記》

    又如:無顏落色(面色發白,沒有顏色);無頭面(沒有頭緒);無是處(毫無辦法;沒有一點兒好處);無纖掐(沒有一點);無氣歇(沒歇一口氣,沒有停息);無回豁(沒有反應);沒干凈(不罷休,沒完沒了);無存濟(無辦法,難以應付);無笆壁(無依靠;無辦法);無路求生;無干(沒關系;不相干);無方(無常;沒有固定的行止、住處等);無虞(無誤)

〈代〉
  1. 連接詞組或分句,表示在任何條件或情況下都是如此,相當於“不論”、“無論”

    無少長皆斬之。——《漢書·高后紀》

    無長無少。

    無貴無賤。——唐· 韓愈《師說》

    又如:事無大小,都有人負責;事無巨細,他都認真去干;無上無下

  2. 用在句末,表示疑問語氣,可譯為“嗎”

    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無?——白居易《問劉十九》

  3. 用在句首,無義

    今王公大人,雖無造為樂器,以為事乎國家。——《墨子》

  4. 表示不定指的人、事物、時間、處所等

    臣少好相人,相人多矣,無如季相。——《漢書·高帝紀》

    又如:無移時(不一會兒;時間不久);無一時(不一會兒;時間不久);無明夜(不分白天黑夜);無定著(沒有固定的地方);無倒斷(沒完沒了);無碑記(無數;不可計數);無般(樣樣,處處)

    城牢糧足,不可憂也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
〈副〉
  1. 通“毋”,表示勸阻或禁止,可譯為“不要”、“別”

    無怪乎其私之。——清· 黃宗羲《原君》

    無偏無黨,王道蕩蕩。——《書·洪范》

    無望其速成。——唐· 韓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

    唯吾子戎車是利,無愿士宜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

    無生帝王家。

    無對靡於爾邦。——《詩·周頌·烈文》

    子曰:“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敏於事而慎於言…”《論語·學而》

    又如:無休外(不要見外);無失其時;無落(別誤;不要落空);無得(不得;不能);無論(不要說)

    無相忘。——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

  2. 不必,不值得

    渫惡吏忍於鬻獄,無責也。——方荀《獄中雜記》

  3. 未,不曾,沒

    有奇字素無備者,旋刻之。——沈括《夢溪筆談》

  4. 不,表示對動詞或形容詞的否定

    臣是以無請也。——《韓非子·喻老》

    不若無聞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慎行論》

    請無攻宋矣。——《墨子·公輸》

    可以無悔矣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禪山記》

    又如:無偏無黨(公正而不偏袒);無何(不久);無過(不過;無非;不外);無厭(不滿足)

  5. 另見 mó(南無)

〈名〉
  1. 同本義

  2. 哲學范疇,指無形、無名、虛無等,或指物質的隱微狀態

    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3. (會意。據甲骨文字形,象一個人持把在跳舞。卜辭、金文中“無、舞”同字。本義:樂舞)

其他
姓名學:
筆順編號:1135
四角號碼:10412
UniCode:U+65E0
規範編號:0081
首尾分解查字:一尢
漢字部件構造:
粵語:mou4
上古音:魚部明母,miua
閩南語:bo5,bu5
平水韻:上平七虞
康熙字典索引:頁485第23
故訓彙纂索引:1004|1082.4
漢語字典索引:卷2頁1147第12
康熙字典解釋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武夫切,音巫。【說文】,亡也。奇字,無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無。【易·乾卦】無咎。【釋文】無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【藝苑雄黃】無亦作亡。古皆用亡無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無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無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 又【廣韻】莫胡切,音模。南無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【唐韻】武扶切【廣韻】武夫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微夫切,音巫。【說文】亡也。【玉篇】不有也。【書·舜典】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【益稷】懋遷有無化居。 又【爾雅·釋詁】虛無之閒也。【註】虛無皆有閒隙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【周子·太極圖說】無極而太極。 又【禮·三年問】無易之道也。【註】無,猶不也。 又縣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越巂郡會無縣。 又姓。【正字通】漢無且明,無能。 又【廣韻】漢複姓無庸無鉤,俱出自楚。 又文無,藥名。【古今注】相別贈之以文無。文無,一名當歸。 又【說文奇字】作無。【玉篇】虛無也。周易無字俱作無。 又【集韻】或作亡。【詩·衞風】何有何亡。 又通作毋。書,無逸。【史記·魯世家】作毋逸。 又通作毛。【後漢·馮衍傳】飢者毛食。【註】衍集:毛作無。今俗語猶然。或古亦通乎。【佩觿集】河朔謂無曰毛。【通雅】江楚廣東呼無曰毛。 又【集韻】或作武。◎按禮器:詔侑武方。註:武當爲無,聲之誤也。鄭註:明言其誤。集韻合無,武爲一。非。 【集韻】無或作橆。韻會,本古文蕃字。篆借爲有無字。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。〇按說文,從亡無聲,在亡部。至蕃橆之橆,在林部。音義各別,不云相通。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,不應借用。玉篇集韻韻會俱非。韻會蕃橆作蕃,尤非。 又按讀書通云: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,或止義通,或止音近,實非一字也。讀書通誤。 又梵言,南無呼那謨。那如拏之上聲,謨音如摩,猶云歸依也。

相反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