悔恨失望,心中感到不滿意:遺~。引以為~。
怨恨
一言之憾。——明· 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
請君釋憾於宋,敝邑為道。——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
又如:憾怨(怨恨);憾恨(怨恨)
同本義(先秦古書一般用“憾”,漢代以后多用“恨”)
志恨憾而不逞兮。——《楚辭·嚴忌哀時命》
人猶有所憾。——《禮記·中庸》
無憾而后即安。——《國語·魯語下》
敝之而無憾。——《論語·公冶長》
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以其私憾。——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
死無余憾。——清· 林覺民《與妻書》
憾,恨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降而不憾。——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
不可使多畜憾。——《左傳·文公十四年》
又如:憾悔(悔恨);憾惜(遺憾惋惜);憾軻(境遇不順)
(形聲。從心,感聲。本義:遺憾,不快,不滿)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胡紺切,含去聲。恨也。【中庸】人猶有所憾。或省作感。【前漢·張安世傳】何感而上印歸邸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戸感切,音頷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徒感切,音禫不安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