噫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ㄞˋ
拼音:
筆劃:16
倉頡:RYTP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KUJN
簡體:
筆順:豎、 橫折、 橫、 點、 橫、 點、 撇、 橫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點、 斜鉤、 點、 點
吉凶:
五筆:KUJN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3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表示悲痛或嘆息。

2.表示驚異:~,他今天怎么來了?

詳細釋義
噫 [yī]
  1. (形聲。從口,意聲。(ài)本義:出氣)感嘆聲

  2. 表示悲痛或嘆息

    噫!菊之愛,陶后鮮有聞。(噫,感嘆詞,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“唉”。)—— 宋· 周敦頤《愛蓮說》

    又如:噫乎(表示慨嘆);噫嗟(表示慨嘆);噫嗚(感慨悲嘆貌);噫噓(嘆息貌)

  3. 另見 ài;yí

  4. 表示驚異

    季恬逸道“噫!那里來的這位太太?”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
    又如:噫——怪!這是誰做的飯?;噫嘻吁(表示驚異或慨嘆)

  5. 表示呼告。

    如:噫歆(祭祀時,發聲告神來享用祭品);噫喑叱咤(大聲喝叫);噫噫(答應聲);噫興(猶噫歆);噫噫叱咤(大聲喝叫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2514143125114544
四角號碼:60036
UniCode:U+566B
規範編號:6106
首尾分解查字:口意
漢字部件構造:口立日心
粵語:ji1
平水韻:上平四支·去聲十卦
康熙字典索引:頁210第08
故訓彙纂索引:387|0465.4
漢語字典索引:卷1頁0694第01
康熙字典解釋

〔古文〕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於其切,音醫。【玉篇】痛傷之聲也。【廣韻】恨聲。【集韻】亦歎聲。【禮·檀弓】噫。【註】不寤之聲。【釋文】噫,本又作意,於其反。【後漢·梁鴻傳】作五噫之歌。【詩·周頌】噫嘻成王。【傳】噫,歎也。【集韻】或作意嘻譆懿。 又【集韻】於希切,音衣。本作?,哀痛聲。與偯譩同。 又【集韻】隱已切,音譩。義同。 又【唐韻】於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乙介切,音呃。【說文】飽食息也。【廣韻】噫氣。【禮·內則】不敢噦噫嚏咳。【釋文】噫,於界反。【莊子·齊物論】大塊噫氣。【釋文】噫,乙戒反,一音蔭。【集韻】或作欬。通作?。 又【集韻】於記切,音意。痛聲。或作譩。 又乙力切,音億。語辭。通作億抑。考證:〔【禮·內則】不敢噦噫噎咳。〕 謹照原文噎改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