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同“疵”,毛病。(三)同“此”。
1.古同“訾”,詆毀。
2.弱;劣:~窳偷生。
弱;劣
又如:呰窳(茍且懶惰;貧弱)
苛斥;詆毀
呰,苛也。從口,此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又如:呰呰(詆毀。呰,通“訾”)
呰,訶也。——《華嚴音義》引《說文》。按,與詆略同。字亦作呲。
呲其所不為者也。——《莊子·列御寇》。注:“訾也。”
【唐韻】將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蔣氏切,音紫。【說文】苛也。 又【玉篇】口毀也。【正韻】通作訾。 又【爾雅·釋詁】呰已,此也。【註】呰,已,皆方俗異語。【疏】呰已與此,皆音相近,故得爲此也。 又弱也。【史記·貨殖傳】地勢饒食,無饑饉之患,以故呰窳。【註】徐廣曰:呰窳,茍且惰嬾之謂也。應劭曰:呰,弱也。 又【集韻】才支切,音疵。亦苛也。 又瑕也。【前漢·敘傳】閹尹之呰,穢我明德。【註】呰與疵同。【集韻】或作啙。 又【韻會】卽移切,音貲。此也。 又【集韻】資昔切,音積。義同。 又思計切。與些同。語辭。 又四箇切,娑去聲。亦與些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