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姓。
2.大聲責罵:怒~。~問。
同本義
叱,呵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大呵為叱。——《蒼頡篇》
又如:叱咤(怒喝);叱教(嚴格指教);叱辱(斥責侮辱)
大兒初醒,夫叱大兒聲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
手劍而叱之。——《公羊傳·莊公十二年》
迮而吐之曰叱。——《通俗文》
呼喊;吆喝
回車叱牛牽向北。——白居易《賣炭翁》
又如:叱名(呼名,報名);叱令(喝令);叱叫(大聲呼喝);叱嚷(叫嚷)
斥聲或叫聲
喑惡叱咤。——《史記·淮陰侯傳》
又如:叱叱(呼喝聲;大聲指責的聲音);叱咄(怒斥聲)
(形聲。從口,匕(bǐ)聲。本義:大聲呵斥)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尺栗切,音。【說文】訶也。【倉頡篇】大訶爲叱。【禮·曲禮】尊客之前不叱狗。【左傳·昭二十六年】子囊帶從野洩,叱之。【公羊傳·莊十一年】手劒而叱之。【史記·淮隂侯傳】喑噁叱咤,千人皆廢。 又【集韻】亦作嘯。【禮·內則】不嘯不指。【註】嘯讀爲叱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戚悉切,音七。【集韻】聲也。【莊子·齊物論】叱者吸者。【註】若叱咄聲。【陸德明·音義】,昌實反,徐邈音七。 【毛晃曰】從口從七。或從匕,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