傩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ㄋㄨㄛˊ
拼音:nuó
筆劃:12
倉頡:OEOG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WCWY
簡體:
筆順:撇、 豎、 橫撇/橫鉤、 點、 撇、 豎、 點、 橫、 橫、 橫、 豎、 橫
吉凶:
五筆:WCWY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2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古代在臘月舉行的 一種驅疫逐鬼的儀式,是原始巫舞之 一。后演變為 一種舞蹈形式。

詳細釋義
儺 [nuó]
〈名〉
  1. (形聲。從人,難聲。本義:步行有節度)

  2. 同本義

    巧笑之儺,佩玉之儺。——《詩·衛風·竹竿》

  3. 指古迎神賽會

    鄉人儺,朝服而立於阼階。(阼:古指東面的臺階。)——《論語·鄉黨》

    又如:儺祓(驅除疫鬼,祓除災邪);儺逐(驅除疫鬼儀式中所唱的歌);儺鼓(驅除疫鬼儀式中敲擊的鼓聲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325432411121
四角號碼:20215
UniCode:U+50A9
規範編號:5214
首尾分解查字:亻難
漢字部件構造:亻又隹
粵語:no4
上古音:歌部泥母,nai
平水韻:下平五歌·上聲二十哿
康熙字典索引:頁114第05
故訓彙纂索引:169|0247.11
漢語字典索引:卷1頁0206第14
康熙字典解釋
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諾何切【集韻】囊何切【正韻】奴何切,音那。驅疫也。【禮·月令】季春命國難,九門磔攘,以畢春氣。仲秋天子乃難,以達秋氣。季冬命有司大難,旁磔出土牛,以送寒氣。【註】難與儺通。【博物志】漢舊史,儺立桃人葦索滄耳虎等。【通雅】漸耳,滄耳也。又儺神凡十二,皆使之追惡兇。詳見【後漢·禮儀志】。 又猗儺,柔順貌。【詩·檜風】隰有萇楚,猗儺其枝。又【小雅】隰桑有阿,其葉有難。【註】盛貌。 又【集韻】乃可切,音娜。【詩·衞風】佩玉之儺。【註】儺,行有度也。【毛詩·古音考】猗儺,音阿那。 又與旎那娜通。【楚辭·九辯】紛旖乎都房。【宋玉·高唐賦】猗旎豐沛。【張衡·南都賦】阿那蓊茸。【思王·洛神賦】華容婀娜。音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