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厭煩;懈怠:誨人不~。孜孜不~。
2.疲??:困~。
衰減
居貧苦而志不倦。——《論衡》
蹲坐,雙臂貼近身體彎下腰去,或蜷腿并用臀部貼近地面。通“踞”
方倦龜殼而食蛤梨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(形聲。從人,卷聲。本義:疲倦,勞累)
同本義
居之無倦。——《論語》
文倦於事。——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
不繼之以倦。——《禮記·表記》
鳥倦飛而知還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
相公倦。——明· 宗臣《報劉一丈書》
勞苦倦極。——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士卒罷倦。——《漢書·嚴助傳》
倦,疲也。——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》集注
又如:困倦(疲乏想睡);倦程(倦於旅程);倦飛(疲於飛行。以鳥自比,比喻歸隱);倦怯(倦怠而沒心緒);倦憊(疲倦困憊);倦悶(疲倦煩悶);倦勞(疲倦勞累)
倦狹路之迫隘。——潘岳《西征賦》
懈怠,厭煩,厭倦
又如:悶倦(煩悶厭倦);倦游(厭於游宦而想辭官);倦筆(不經心的手筆);倦世(厭倦於俗世的生活)
誨人不倦。——《論語》
則徧而不倦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。注:“懈也。”
【廣韻】渠卷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逵眷切,權去聲。懈也。疲也。【禮·儒行】敦行而不倦。 又倨也。【淮南子·道應訓】盧敖游乎北海,見一士焉,方倦龜殼而食蛤梨。【註】楚人謂倨爲倦。 又葉渠運切,音郡。【劉楨·魯都賦】至於日昃,體勞怠倦。一張一弛,文武之訓。 【說文】力部作,人部作〈亻〉,音義同。宜合倦爲券字,重文不必分爲二。